奋斗者 正青春丨走近青年能工巧匠

时间:2022-06-10来源:互联网作者:本站

  编者按

  他们在技能竞赛中披荆斩棘,用一技之长擦亮人生,冲破成长“天花板”;他们运用新技能操纵新设备,通过创新思维为传统产业添“智”;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,在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上绽放青春光彩……

  在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,有这样一群河南青年工匠:他们朝气蓬勃、元气满满,在各自岗位上用精湛的技艺、专注的精神改变个人命运、实现人生梦想,为“技能河南”贡献青春力量。今天,本报带您走近这群青年工匠,聆听他们的逐梦故事,引导更多人坚守内在、坚守创造,让认真、敬业、执着、创新成为每个人的职业追求。

  数控车间锻匠心

  “我将再接再厉做好本职工作,为制造强国建设添砖加瓦。”

  □本报朱殿勇周晓荷

  4月29日,在新乡豫北靖道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,张立文将壁厚5毫米的不锈钢管放在数控机床上,用自己设计的工装夹具夹牢,在控制面板上输入几个参数,启动了机床。随着金属摩擦声响起,壁厚仅为0.5毫米的薄壁管诞生了。

  今年32岁的张立文,2011年从新乡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,一直在公司精密零件制造一线工作。科班出身加上勤奋好学,他很快掌握了齿轮齿条、螺杆加工、调整螺母加工等10多项加工技能,成为公司技术能手、精密制造事业部车工班班长。

  “我们部生产的高精密件,精度要求最严时误差得控制在千分之八,也就是1厘米的产品偏差要在0.08毫米以内,跟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差不多。”他介绍说。车工作为数控机床的操作者,就像“大脑中枢”一样,得准确调取出指令,配以切削速度、进给量、切削深度的完美执行,才能生产出完美的产品。把刀具设计得恰到好处,让它们良性协作,是张立文必须解决的问题。

  某盾构机刀毂需要十几道工序一次加工成型,但数控车床旋转刀台通常装夹4把刀,难以满足需求。张立文与工艺技术人员不眠不休,研究刀具优化及装夹方式,设计出专用刀座,实现普通数控车旋转刀台上同时装夹7把刀,实现多工序一体加工,啃下了这个“硬骨头”。

  2019年,张立文接到生产一批特制铜壳体的任务。这个铜壳体一层套一层,内孔直径最小只有5毫米,内腔结构十分复杂。起初,大家拿成型刀加工,这就要频繁修磨刀具,效率很低。早已将数控机床各项技术参数烂熟于心的张立文,对数控程序进行了重新编写,修磨了高速钢刀具,把单件加工时间从至少30分钟缩减到6分钟内,加工成本降低了80%。

  这几年,车工班新进人员较多,张立文就将自己的经验手把手传授给新员工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车工班产品废品率由之前的7%—8%降至3%—4%,他的15个徒弟走向了公司各板块关键岗位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21 河南在线 daheon.cn 版权所有 客服QQ:602612829

凡非本网注明来源的文章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