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天员刘洋那年高考以后

时间:2023-08-29来源:互联网作者:本站

刘洋上飞行学院时,第一次跟部队进行70公里野营拉练,脚掌上的水泡连成片,但倔强的她宁愿一步一步往前挪,死活也不上“医疗车”。

图为医生把她脚底板的表皮全部切除后坐在宿舍依旧微笑的刘洋。受访者供图

  □本报 王延辉

  又是一年高考季。如果时光倒流至1997年的夏天,18岁的刘洋也在高考。

  刘洋从小学习就特别刻苦,她是老师们眼中的好学生,也是上重点大学的“好苗子”。

  695分,这是刘洋当年的高考成绩,一张泛黄的成绩证书上,在“综合分”一栏印着这个数字。

  695分,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这个分数超过当年地方重点院校录取分数线31分,可以上一所相当不错的“重点大学”。

  人生总是需要面对选择,有时还会有“阴差阳错”。

  “从来没有想过,有一天姑娘能飞上太空当一名航天员。”刘洋的母亲牛喜云笑着说,小时候,刘洋的理想有很多——公交车售票员、医生、律师、科学家……

  1997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河南招收女飞行员,而这,成了改变刘洋命运的拐点。

  刘洋成绩好、视力好,身高也符合标准。当时班主任老师武秋月认为,能当飞行员是件大好事,也没跟刘洋商量,就替她报了名。

  谈及当年的心情,牛喜云说了一个词:矛盾。“因为家里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,对飞机的理解是空白,有些顾虑。”但武老师跟刘洋说:“上大学的机会有的是,但当飞行员的机会或许就这么一次。”

  一系列的体检、政审,然后参加高考,一路过关斩将,最后刘洋成为郑州市首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被录取的女飞行员。

  “刘洋同学:你被光荣地录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员,祝你早日成为一名蓝天卫士!”1997年8月,刘洋收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(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)的录取通知书。

  飞行员分男女,但训练强度一视同仁。为早日飞上蓝天,刘洋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。第一次跟部队野营拉练,她的脚掌起了水泡,但倔强的她宁愿一步一步往前挪,也不上“医疗车”。70公里拉练回来,脚上的水泡都连成了片,医生只好把她脚底板的表皮全部切除掉。

  凭着一股子韧劲和不懈坚持,毕业时,刘洋的各项成绩“跑”进了全优。

  航空与航天,虽一字之差,但要完成这个转变,却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。

  2009年5月,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,并史无前例地准备招收女航天员。刘洋闻讯报名,她说:“我渴望飞得更高。”经过层层选拔,2010年5月,她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21 河南在线 daheon.cn 版权所有 客服QQ:602612829

凡非本网注明来源的文章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